2021年6月1日,由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組織制定的《中小學教室視力保健燈光系統》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這一標準的制定將有力推動中小學校燈光系統改革建設,是保障中小學生視力的重要創新舉措。
世衛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且呈高發、低齡化、重度化的趨勢。早在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也指出,要改善視覺環境,使用利于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
教室燈光是學習環境中影響我國青少年兒童視力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為中小學生提供一個更高質量、更有利于視力健康、更加舒適的教室照明環境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為響應國家和省保護青少年視力健康的號召,在廣東省教育廳裝備中心的指導下,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成立了由廣州市野光源眼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認證中心、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廣東野光源視力保健研究院組成的起草小組,經過立項審批、起草、征求意見、標準討論及修訂、標準驗證和標準審定,制定并發布了《中小學教室視力保健燈光系統》團體標準。
中小學教室視力保健燈光系統是基于核心技術“模擬自然光、動態眼保健”技術的現代教室照明體系,該系統的核心技術是“動態光源”,可以實現在提供優質照明功能的同時為兒童青少年提供眼調節訓練,進而緩解眼睛疲勞,抑制近視的發生和發展。該團體標準通過制定中小學教室視力保健燈光系統的要求和檢測方法,包括照度及照度均勻度、動態變化率、相關色溫及顯色指數、眩光、照明功率密度、燈光控制要求、光生物安全性和燈光系統安裝要求等對中小學(包括中專、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的普通教室照明(不包括黑板照明)進行了規定,并首次將醫療器械級產品技術應用于教室燈光,這將是教室燈光的重大變革。